全家,就浪清歌一个人高兴。
李父就不必说了,和大多数家长一样,自己的遗憾总希望子女能弥补,自家大儿子刻苦努力不说,天份也不错,谁知,虽高中,却依旧是探花,失望之中也有些悲叹命运捉弄。
李卓风身为李家长子,自知身有重担,也希望弥补父亲遗憾,能夺得状元之位。他也曾观状元卷宗,并不觉他能胜过自己,却偏偏,他是一举夺魁,自己却只能做个探花。
不服气,遗憾,均在心中迟迟不肯散去。
而李寻欢不开心是因为,他的责任更重了。
他也只是个十八岁的少年人,既然大哥是探花,那么考取状元的事情便是他的责任了。但从本性上来说,他爱习武,更胜学文,爱诗词风流,远超骈文策论,他有匡扶天下的治世之愿,也有踏遍世间不平的江湖梦。庙堂之高,江湖之远,俩者本就是不可并存的奢望。
而大哥此次考取了探花,却断绝了他内心深处浪迹江湖、快意恩仇的美梦。
虽然自家三弟也许比大哥和他才学更加扎实专精,但李寻欢非是将责任退给弟弟的那种人。
浪清歌见大家面色都不好,终究反应过来,探花并不是大家想要的结果。
“父亲。”
父子四人听完仆从打听回来的消息后就一直在大堂沉默着,外间众多侍从的欢欣并不能感染堂内的人。浪清歌忍不住开口打破平静。
最后,还是李父开口安慰低落的大儿子:“卓风,此次科举成绩不错,你身子不好,如此出色为父已是非常欣慰,不可再思虑过重了。”
“孩儿知晓。”
李卓风长嘘了口气,对自家二弟说:“二弟,为兄只得探花之名,不日也将会入朝为官,家中就多靠你照料了。”
李卓风的意思李寻欢很明白,父亲虽年岁已大,却并不老,三弟虽小,却并非无知孩童,俩人都非需要照顾之人,家中事务也都一直是管家打理。所谓照料,不过是希望自己能用功读书,将来科举能一举夺魁罢了。
李父心思从遗憾之中回过神,便开始操心大儿子的前途。
科举不过是晋身之路,探花不过是官场的开始罢了。
李父虽说已不为官,但朝中故交却也都一直保持联系,自然得到的消息要更详尽一点。
科举的前三甲一般有俩种选择,一是地方知县等官位有空缺,可选择进行补缺,二是直接入翰林。任地方官员容易出政绩,升迁容易,可是一般好的地段是不太会有空缺官位,等补缺不知要等到何时;入翰林可立即到任,也清贵,更有入阁者必入翰林的说法,但翰林也是个能把人所有雄心磨灭,壮志熬干的地方。可以说是各有个的利弊。
被李父科普了一番后,从不知道官场是怎么一回事的江湖土包子浪清歌都惊呆了。
原来,儒门弟子都一直在这么可怕的地方生存吗?
突然觉得,无论是道祖,还是佛祖都特别的和蔼可亲,慈眉善目。
李卓风最后还是入了翰林,七品编修。他身体不是非常好,科举已算是勉强,若是做一方父母官还是有些困难。编修一职反而更适合李卓风。
自李卓风为官后,家中陡然有些冷清起来。虽然平日里李寻欢、浪清歌和大哥相处的时间也不多,但是他在不在家中的感觉是不一样的,就连李父近日里用餐都少了些。
浪清歌心中早已将李家当做自己的家,枯萎了将近百年的亲情,也重新发芽生长,在胸中绽开了美艳的花朵。此刻自然也心情不太美妙起来。
“为何我们一家不搬去京都?也好照顾大哥。”
浪清歌对于这点很是不理解。
“你二哥要在李园温书备考,延请的老师也在此处,短时间之内是不可能寻找到代替的老师,若是搬家岂不是耽误他的学习进程?”
李父说:“而且,李家先烈皆在此,怎可无人驻守祖宅?清歌,要记住,礼不可废。礼义仁智信,礼为首。”
浪清歌本对李父的话坚信不疑,但此刻却还是有那么一瞬间,疑惑起来。
礼,对于先祖的固守就是礼了吗?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新黄易天地【xhytd.cc】第一时间更新《[综武侠]道尽清歌》最新章节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