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山有信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新黄易天地xhytd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卫青听了也是觉得好笑:“去病,弃疾,两人的名字倒很相像。”
刘彻品味着辛弃疾吟诵的那几句词:“须信此翁未死,到如今凛然生气,吾侪心事,古今同在。
听起来倒像个心忧天下的志士,字句里有浩然之气,如果可以朕倒想见一见。”
陶渊明也在品味这几句:“吾侪心事,古今长在。
那后世叫辛弃疾的文人,亦如我等偏安江南,嫉恶除暴之心,怕是日夜不肯歇息。
高山流水,这个千载知己,老夫认下了!”
颜延之也很为兄长在后世有这样一个知音而高兴,不过他还注意到了一些别的:“这几句不似诗,又不似骈文辞赋,读来却自由韵律,但不知是何种文体?”
“后世气象更新,诗文进步是好事,延之你又何必纠结?”
陶渊明笑眯眯地开口,脸上尽是豁达。
颜延之一听也是这个理,笑道:“兄长说得不错,诗文更进,我等且欣赏便是了。”
【陶渊明或许不能像曹老板那样进取,但他尝试过、追寻过,最后又以最决绝的姿态拒绝与俗世合,保存生命的本真。
他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人生选择,而他的桃花源理想也给此后的士大夫提供了一座精神堡垒,此后的王绩、白居易、苏轼、欧阳修、辛弃疾......文人之心,古今相同。
】
【最后我们用叶嘉莹老师的一段话总结。
】
水镜变换,一段文字出现在了众人眼前。
【在古今诗人之中,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悲哀苦难,而且真正找到一个解决办法的,只有陶渊明。
当然,他也不得不为自己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